10月18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山东财经大学承办,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科研处、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协办的山东社科青年学术研讨会2025——加快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专题研讨在我校成功举办。开幕式由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克东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辞。

殷克东先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欢迎,他全面介绍了经济学院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并对山东省社科界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研讨会以“全面绿色转型”为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集思广益,为加快山东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智慧与力量。

上午主旨论坛上半场由殷克东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教授作了题为“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的主旨演讲,指出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起到了正面促进效果,但政策实现仍然需要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的制约因素进行及时调整,其中,产业政策的侧重点、次序和力度都很重要。

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王正新教授作了题为“用能权交易政策、能源结构优化与低碳化转型”的主旨演讲,指出用能权交易政策提高了地区能源低碳化水平并对毗邻地区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且这种效果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用能权交易政策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用能权交易政策在能源低碳化转型中的基础性作用。


主旨论坛下半场由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明志教授主持。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余东华教授作了题为“以新质生产力促山东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旨演讲,总结出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要素配置、市场组织、生产关系五大新质生产力赋能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的作用机制。

山东财经大学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华军教授作了题为“迈向‘人造太阳’:新时代中国可控核聚变发展的历程、成就与展望”的主旨演讲,指出我国可控核聚变发展未来需要在强化基础研究、加速CFETR工程建设、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布局全产业链技术上持续发力。








下午两个平行分论坛同时进行。平行分论坛一由《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编辑部常务副主任刘呈庆教授主持,围绕“推进山东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方法研究”专题,山东省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韧研究员、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王梅娟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十五五’山东省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若干思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是否促进了县域降碳减污协同?”的研究报告,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长任栋研究员对汇报进行了点评,指出从绿色金融如何向转型金融发展是十分有政策价值的问题,同时,从产业政策与协同机制视角探讨降碳减污,思路新颖、分析深入,可进一步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条件进行研究。中场休息后,围绕“科技创新驱动山东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协同机制研究”专题,任栋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赵传松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山东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模式创新与实践路径”、“中国绿色城市更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王韧研究员对汇报进行了点评,指出在山东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上强调能源改革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同时,运用严谨方法分析中国绿色城市更新效率、揭示地域差异,对城市更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分论坛结束后,张明志进行了总结发言。




平行论坛二由山东财经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院长黄冲副教授主持,围绕“海洋经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专题,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葛冰峰教授、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海洋政策经济研究室主任谢素美正高级工程师、山东财经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金雪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拨开碳诚信迷雾——基于GMCR的碳交易主体冲突消解方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多维思考”、“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的研究报告。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绿色经贸研究中心主任许英明研究员进行了点评,指出在经济压力下,如何有效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产业可持续,中美关系中贸易措施对海洋经济及海洋低碳经济发展如何产生影响,这些热点问题值得关注。分论坛结束后,许英明研究员进行了总结发言。
来自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山东省社科院、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浙江财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约100多名师生及业界专家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