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孙亚男教授和研究生合作在《财经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人:经济学院  发布日期:2024-06-18  浏览次数:  
我院孙亚男教授与其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合作的论文《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模式、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在《财经研究》2024年第6期发表,这是中国经济研究院、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科研团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新质生产力系列研究”的重要成果,该期刊属于我校A1类期刊。
文章从技术-经济范式的视角界定新质生产力,在对“三新”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基础上,构建效率测算框架对201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展开测度,并进一步揭示其增长模式、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状况。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维度识别出,以广东为代表的“同步增长”型、以海南为代表的“孕育孵化”型、以上海为代表的“技术驱动”型、以福建为代表的“引进吸收”型、以广西为代表的“潜力突破”型和以河南为代表的“模仿追赶”型六类新质生产力增长模式。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中国新质生产力区域差异不断扩大,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的叠加效应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合理控制和适度释放区域新质生产力的极化、回波和扩散效应,确保中低水平地区新质生产力跃迁,防范中高水平地区发展陷阱,并保持高水平地区的领先优势,将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以下四点政策建议:第一,聚焦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创新,持续拓宽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第二,积极发挥各省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三,注重新质生产力协调发展机制,着力缩小各区域发展差异。第四,扎实推进中部崛起战略,打通新质生产力协调发展堵点。